开发商抬高房价招数:捂盘惜售

房价的逐年甚至逐月、逐周上涨的趋势,使开发商认识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,房子越早卖赚得越少,越晚卖赚得越多。以2009年北京为例,1月至5月房价涨幅累计达9.4%,五月份房价涨幅更是突破了两位数大关,达到10.3%,而这还只是平均涨幅,同时房贷利率则在5.5%左右。这样一来,开发商延后销售赚取的利润远远高于其间支出的成本,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承担这种风险。因此,开发商们并不急于把他们盖好的房子卖掉,而是想办法拖延开盘时间,拉长销售时间,把手中较好的房子留着不卖,这样他们就可以跟上后一波房价上涨的步伐,赚取更多的利润。据介绍,以前很多地方的楼盘全是这么操作的。


2006年9月20日,央视新闻频道曝光了开发商捂盘惜售内幕。在北京国贸展厅举办的2006年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,记者了解到,某公司最近刚开了代号为C1的楼盘,这也是这家公司在展会上全力向买家推荐的一栋楼。而当记者问到与C1号楼相邻的C2号楼时,销售代表明确告诉记者,C2号楼已经售完。然而,记者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看到,这个项目的C2号楼在网上仍然有30多套房子显示为绿色,也就是说,给买房人直观的感觉是,这个楼盘仍有将近40套房子可供选择。但开发商并不想一下子卖出去。政府治理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行为之后,开发商们利用他们的“聪明智慧”,将这一行为处理得更隐蔽,更合法。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大幅提高开盘价,导致市场内无人应价,借此变相拉长销售周期。


对于想长期捂盘的开发商来说,这种手段效果很好。而周边的楼盘在这种高价位的对比下也似乎“涨之有理”了。在大中城市的黄金地段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另外,他们还常常采用晚领证、分批拿的办法达到囤积房屋、捂盘惜售的目的。具体做法是开发商尽可能地拖延拿预售许可证的时间,或是分次分批拿,这样一来销售周期自然而然就拉长了,它不仅可以将一个项目中品质较差的房源先变现,同时还可以为楼盘争取更多的宣传,但一般来说这种手段只能用在短期捂盘上。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方法外,开发商还会采取后续房源转售为租的办法,达到囤积房源的目的。具体做法是开发商将一些项目的后续房源转售为租,待租客撤离后,重新翻新外立面和内部装潢,再高价出售,有的甚至就带租约出售,瞄准长线投资。这种变相捂盘方式不但可以延长销售周期,而且还可以拿租金来偿还银行利息。这便是典型的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。开发商为了多赚钱,也是蛮拼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