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工匠精神”是一个最近被频繁提及的词语。从本质上讲,“工匠精神”是一种职业精神,它是职业道德、职业能力、职业品质的体现,是从业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。“工匠精神”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,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,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,原先依靠规模扩张的老路已经越走越窄,“跑马圈地”的喧嚣之后需要的是精耕细作。我想,这也是为什么实体经济要倡导回归“工匠精神”、回归到产品本身的现实意义吧。
这些年,许多企业玩“互联网金融”、玩“虚拟经济”,吃尽了苦头,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。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指出,“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、柔性化生产,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"。“中国智造”“中国创造”“中国精造”,如今已成为决策层的共识,而要实现这些,“工匠精神”就显得尤为宝贵。“工匠精神”,说到底,是一种坚持的力量。毫不夸张地说,在过去几十年的粗放式发展中,许多实体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“欲速则不达”的滋味。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在市场上,凡是近几年谋求扩张的企业大都铩羽而归,反倒是慢下来回归产品的企业开始赢得市场。
正如老子所说:“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”能基业长青的企业,无一不是坚持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。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、畅销世界、成为经典,靠的就是制表匠们对每一个零件、每一道工序、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、专心雕琢的精益精神。“慢工出细活。”楼宇经济发展也要倡导“工匠精神”,将开放、创造、创新的现代思维与精致、专注、敬业的“工匠精神”相融合,摒弃“萝卜快了不洗泥”、做“差不多先生”的心态,在楼宇建设的精雕细刻、楼宇物业的精益管理、楼宇配套的力求完美上下功夫。